友成动态
首页>友成动态

寻路友成十八载|“三A三力”新模式树立公益进阶新范本

“寻路友成十八载·闭门圆桌对话”合影

 

十八载“向新”燃势
新公益之树开花结果

 

友成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女士

 

在社会不断变迁的浪潮中,友成基金会始终探寻着公益深耕的路径——以社会创新为引擎,推动社会朝着更公平、更有效率与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向新”前行的18年陆续开展了教育帮扶、乡村建设、电商帮扶、产业帮扶等系列公益项目,并自主研发“三A三力”社会价值评价体系。

 

在此次召开的“寻路友成十八载·闭门圆桌对话”中,来自友成基金会公益项目的嘉宾分享更是对“三A三力”实践的充分见证。

 

“三A三力”这一创新性思想体系,脱胎于对公平、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追问,融合了东西方哲学智慧与科学实践逻辑,从社会目标驱动力(Aim)、解决方案创新力(Approach)、执行效果转化力(Action)三个维度及其一致性,构建起衡量社会价值的完整框架,让社会创新的力量转化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引擎”。

 

 

其中,目标驱动力(Aim)强调社会目标导向,以更公平、更有效、更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是社会创新的动因。

 

“Aim目标驱动力——锚定真问题”环节,友成基金会第五期“猎鹰加速器”候选人——王暾博士做了《自然灾害预警领域的3A实践》的专题演讲。身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主任的他,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深受触动,放弃海外优渥的研究与职位回国,投身于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体现了在社会目标驱动力上的“非做不可”、“非我莫属”。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王暾博士的地震预警系统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含港澳),服务人口超8亿,守护着6.6万所学校、53家医院以及高铁线路的安全。

 

未来,通过“猎鹰加速器”,友成基金会期待能为王暾博士这样的社会创新者提供更多支持,助力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第五期“猎鹰加速器”候选人 王暾博士

 

解决方案创新力(Approach)强调解决方案的突破性与系统性。以社会创新的机制、路径和方法,通过制度、模式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如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友成基金会通过“香橙妈妈”公益项目聚焦数字化创业、非遗手工业孵化以及心理健康与家庭成长,细腻化帮扶乡村女性实现经济自立。并以“乡恋计划”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带动村民参与产业链就业获得收入。

 

在现场,来自贵州的余蓝、杨胜明夫妇就作为友成公益项目的受益人,分享了其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故事。余蓝,来自贵州省雷山县脚尧村,2012年结婚后成为家庭主妇,丈夫在外打工。2018年,得知家乡茶园因加工与销售问题导致茶叶浪费、茶农收入低,她和丈夫杨胜明决定回乡创业,投身茶产业。2019年,余蓝参加了友成“香橙妈妈”项目,学习电商技能等知识,为茶产业合作社线上销售奠定基础。2022年,夫妻俩一同参加友成基金会“友成-度小满乡恋计划·乡村振兴领航员”返乡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同年,余蓝当选雷山县脚尧村妇联主席,开始思考如何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她和丈夫利用村里闲置资源打造“一味三杯”乡村会客厅,带动村民参与茶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发展9户社员,实现茶青销售100多万元。

 

“香橙妈妈”&“乡恋计划”学员 余蓝、杨胜明夫妇

 

而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喇嘛湾学校的王俊贤老师,也在本环节中分享了她对“从理念到实践”的思考。她在《从微光到星河:乡村教育的生命力赞歌》主题分享中提到,“青椒计划”不断提升了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管理技巧,还积极探索出AI辅助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面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老师们借助“青椒计划”提供的心理课程,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青椒计划”学员&助教 王俊贤老师

 

行动效果转化力(Action)通过可量化的效益转化机制实现可持续影响。强调将使命转化为组织的目标、并将创新的解决方案转变为组织和团队的执行能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社会可持续进步的双重效应。

 

在以公益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友成基金会打造的“美好乡见”项目通过村庄资源发掘和价值再造,以系统化帮扶的方式,让诸多创业村民实现梦想。在这一环节中,“美好乡见”马海村-文旅养修疗愈共创运营伙伴李浛羽副教授作了《文旅康养赋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案例分享》。李浛羽副教授是“美好乡见”马海村项目的共建人,她所运营的村集体龙马公司在公益内容实施中,实现旅游接待任务落地,构建文化产品研发体系,线上营销活动更转化成为直接的经济收益。

 

“美好乡见”马海村项目共建人 李浛羽副教授

 

四位项目分享人的演讲引起现场嘉宾的共鸣,多位合作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一致表示,无论是赋能社会企业家,还是乡村振兴中极受关注的教师人才培养,以及乡村创业的扶持,友成基金会正以时代所需为根,十八年间“向新”燃势,取得了区别于传统公益,运用“三A 三力”社会价值体系落地的的公益收获,这也是与时俱进,打开新公益发展道路的最新姿态。

 

十八载“破局”探索

 新公益模式引领未来

 

平行圆桌讨论环节精彩照片

 

时代进阶,公益变迁。近些年随着科技进步与公益领域的变革,公益机构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公益事业的“破局”进程。面对公益环境的变化,在平行圆桌讨论环节,参会嘉宾们结合友成基金会“三A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围绕Aim、Approach、Action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谈感受、提建议、谋发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友成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则在总结陈词中表示:“我们始终坚守友成最初的心念,用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时代挑战。”

 

友成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 王平女士

 

王平理事长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大的公益,这也是友成基金会实施“小鹰计划”、“香橙妈妈”、“青椒计划”、“猎鹰加速器”、“山桥计划”等系列公益项目的初衷,用改变的力量去点燃每一个个体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力。面对社会发展带给公益事业的挑战,王平理事长则认为AI的迅猛发展为“三A三力”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近期上线的“三A三力”智能体具备社会价值评估、资源与方案智能排行、战略动态管理等核心能力,进而实现友成基金会新公益模式的跨界合作与共创,引领社会价值探索的进一步创新突破。

 

现场嘉宾试用“三A三力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智能体

 

站在十八岁的“路口”,王平理事长感慨说到:“十八岁象征着成熟,更意味着责任与新的征程。友成将继续仰望星空、扎根一线,秉持‘三A三力’,致力于倡导理念、协调资源、长期陪伴,推动社会创新内生力量的成长,为中国社会的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我们的样本与智慧。”

 

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 汤敏先生

 

“我们会在公益领域继续努力,一直做到我们做不动为止。”汤敏副理事长在致辞中则表明继续深耕公益使命的决心,并特别强调要利用最先进的工具(当前及未来关键是人工智能)来突破资源限制、高效解决难题,尤需把握时机率先应用,方能抢占未来制高点。

 

站在十八岁的新起点,友成基金会已褪去青涩,以“成人”的姿态肩负起更大的时代责任。这场特别的“成人礼”,不仅是对过往十八年“向新”燃势、“破局”探索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以“三A三力”为核心的新公益发展路径的坚定宣告。从王平理事长的“仰望星空、扎根一线”,到汤敏副理事长对人工智能等前沿工具的拥抱,无不彰显着友成将成熟之智与创新之勇结合的决心。正如古语所昭示,“责有攸归”、“大任始承”,我们有理由相信,承载着过往丰硕成果与清晰战略的友成基金会,必将在未来征程中,继续以“三A三力”为引擎,凝聚更广泛的跨界力量,孵化更具生命力的公益样本,为更公平、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友成智慧”与“中国方案”,让新公益之树愈发枝繁叶茂,结出惠及更广的丰硕果实。

 

浏览更多新闻稿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京ICP备16038099号-2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