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动态
首页>友成动态

下不来,留不住,教不好...乡村青年教师问题,终于有解了!

近日,友成基金会“青椒计划”项目合作伙伴华为推出介绍该项目的短片“小青椒也有春天”,引发《瞭望智库》《中国教育报》、环球网、澎湃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关注报道“青椒模式”。

作为一个依靠友成这样的民间智库、民间教育机构、企业、政府教育部门等社会各界的“集合影响力”推进的创新型教育扶贫项目,“青椒计划”如何运作?它的创新性体现在哪里?它如何做到用科技赋能几十万乡村青年教师,进而惠及更广大的乡村孩子?

 

 

张庆平是云南省富宁县木央镇木令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成为乡村教师后,她发现这份工作对她的要求很高、很全面,“你可能要会教语文、数学,或者科学和道德法治”。对她来说,适应特岗教师的工作特点和乡村教师的工作要求是一大挑战。

同时,离开城市孤身来到乡村,也让她有不适感、孤独感,如何适应乡村教师的身份,找到归属感也是张庆平的困惑。

 

图片

 

01

乡村教师怎样

“教的好”“留的住”

 

乡村教育发展的短板是教师,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点也在教师。“下不来、教不好、留不下”一直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难点和痛点。

我国从2006年启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特岗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已经累计招聘了95万余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的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成为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来源。

乡村教师“下不来”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教不好”“留不住”仍然是困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像张庆平这样面临身份适应与专业成长困惑的特岗教师不在少数。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师”。教师的成长一定会带来学生的改变,带来学校的改变,带来社区的改变,甚至是整个乡村的变化。为改变传统教师培训定时、定点、定员、定编的模式,把最顶尖的教师培训资源快速送到乡村教师手上,帮助教师快速适应乡村教师的身份,培养乡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性,2017年青椒计划开始启动。

该计划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加计划联合国内教育公益机构、企业、政府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发起,通过线上直播授课的模式,为乡村青年教师,尤其是特岗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专业的、社群化的系统性培训。

从2017年到2020年,“青椒计划”培训了79965名乡村青年教师,覆盖面达到近16738所学校,近426个区县,招募网络导师近200位,累计开设专业课程、师德课程和分科课程共286讲,时长超过26800分钟。

“青椒计划”用互联网+的方式赋能乡村教师,很好地满足乡村青年教师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需求,特别是偏远乡村教师利用互联网参与学习、交流的需求,探索出了一个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可复制的教育扶智新模式。

基于三年以来对乡村教师在线培训的经验和模式,今年 “青椒计划”更加聚焦“特岗教师”,将有针对性地为新入职的特岗教师,免费开展为期一年的网络远程培训,一端联接北师大等高校优秀的教授和专家,一端联接最需要成长和知识养分的特岗教师。日前,“特岗青椒计划”启动仪式暨2020-2021年度学员开学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特岗青椒计划”将在青椒计划实施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手段、以专业课程、师德课程、分科课程为基础,助力解决 “教不好”和“留不住”的问题,同时赋能每一位特岗教师的全面发展。

 

图片

 

02

专业课程能力提升了

归属感也找到了

 

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项目,“青椒计划”实现了课程模式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和扶贫模式创新。

课程模式方面,所有网络研修课程都是专门为乡村教师定制设计,确保课程的适用性。“青椒计划”的专业研修培训模块,聚集了多家先进教育企业和组织的优质课程,这些爱心企业和组织精心挑选专业讲师,组成志愿服务团队,为“青椒计划”的分科课程提供了先进、科学的课程内容,也让乡村青年教师学到了实用的教学技巧。

区别于传统教师培训定时、定点、定员、定编的培训模式,“青椒计划”的课程学习全部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教师可以从15个分类课程200多门课程中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以及专业成长需求选择想听的课程。

就“青椒计划”而言,在进行整体课程设计之前,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针对特岗教师群体的特性和青椒计划的项目模式,制定了基于专业素养提升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师德师风建设课程,以及基于工作绩效改进的学科教学技能课程,由北师大、华东师大、首师大及全国各高校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分享。

针对特岗教师有25%到30%左右为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相关课程偏向于引导年轻特岗教师如何当好一名乡村教师,如何处理乡村学校的一些关系。针对农村学生基础偏弱、家庭环境不太好以及留守儿童多等问题,课程设计在这些方面也多有触及。

另外一方面,针对乡村青年教师面临的迷茫、成长动力不足、伙伴的缺失等问题,“青椒计划”集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校教师等,形成了一个平台组织。从关注外部硬件变化到创造扶贫扶智新生态,通过大规模的社群活动,为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社群化学习新路,让乡村教师跨越地域、年龄、职称、学历的边界,在社群中学习、分享,积极主动拥抱变化。

“青椒计划”的一大特点是坚持使用直播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交互问题,让学员能够就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在线的讨论,在讨论之后仍然可以在社群当中进行更长时间的讨论,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确保学习的实效性。

“青椒助教”是社群化学习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往期“青椒计划”充分发挥了已结业学员的能动性,调动了近200位第一届、第二届优秀青椒学员作为“青椒助教”,由他们负责对学员的课后作业进行筛选、评分,日常在学习群里解答学员问题,直播课前主持暖场环节等。

图片

“青椒助教”的加入充分激发了青椒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凝聚力,不仅为项目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也为助教团成员们提供了“助人自助”的渠道,从而培养一批有自信的优秀管理者,也为区县教育局培养、发掘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骨干力量。

“我觉得参加课程的学习能够找到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互动,自己心里面就想我不是一个人,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一群人都在努力的奋斗着,给大山里的孩子传授知识,帮助他们走出去大山。”参加“特岗青椒计划”,让张庆平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03

科技之光照亮教育公平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就能够让优质课程抵达到最偏远的乡村,让偏远乡村的孩子与大城市的同龄人同上一节课、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但我们不应该局限地认为科技只能让乡村孩子们受益,其实科技也能赋能乡村教师职业发展,让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更好地引领乡村的孩子们探索世界、改变命运。

乡村教师是世俗世界里的梦想家,践行自己”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同时,也是乡村学生的“造梦者”,让乡村学生们对人生充满希望。因此,这些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被关注和认可。

图片

2020届“青椒计划”学员 

云南省富宁县木令小学三年级教师 张庆平

另一方面,科技是所有梦想者前行的一盏明灯。乡村青年教师通过参与“青椒计划”,实现了专业课程能力的提升,更好适应了乡村教师的身份,同时也找到了燃灯路上的同路人。“青椒计划”正是用一种交互的方式,为乡村青年教师提供实时陪伴的赋能,让本来孤单的他们找到了自我认同和心灵归宿。

图片

青椒计划富宁县区县管理员

范琳琳(右二)和其他青椒学员

知识和技能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是更平等地获得知识和技能,让更多人更好地提升自己和释放潜能,获取就业机会,改善生活和生存机会,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关键。

科技的快速发展令人欣慰,科技力量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科技背后的人,如何使用科技的力量,是任由它扩大差距,还是积极利用科技去缩小差距,用科技普济天下。

图片

借鉴“青椒计划”模式,通过基于科技平台相互学习、提升、分享,会成为各地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浏览更多新闻稿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京ICP备16038099号-2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