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建议:YouChangeNewsletter所刊登的学者/企业家/媒体观点不代表友成观点,刊录仅为提供参考,请自明眼观之。
欢迎您将您阅读后的感悟(共鸣/争鸣)发给编辑,我们将择优在YouChangeNewsletter及友成博客"善议院"发表。
让我们共同创建当代商道/文化的讨论区!
责编:王艳艳
排版:王艳艳
反馈邮箱:media@youcheng.org
以天下襟怀观照天下 以平民立场关注民生
雅安救灾专刊五
——媒体聚焦雅安灾后安置
深度报道
持续的公益创新,产生最大的社会效能
——友成基金会雅安过渡安置房示范项目侧记
(2013年07月05日来源:中国经济网公益频道)
“公益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公益’需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张忠华,这位原某知名证券公司的操盘手,进入公益界已近六年,他笑称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公益,是啊,一个男人40-50岁是最叱咤风云的年纪,而今,他已经扎在雅安山区两个月有余,红色的“友成志愿者”T恤似乎长在了他身上,仿佛一面旗帜,奔波在雅安灾区最贫困的8个村镇。他是友成基金会雅安救灾总负责人,也是友成基金会最年长的团队成员之一。
人如其名,他的作风亦是忠义不二扎扎实实。
4月21日,友成基金会已敏锐地意识到,对于芦山这样量级的地震灾害,社会组织主要发力点不应在紧急救援阶段,而应该是在灾后重建,从而发出倡议,呼吁社会组织关注灾后重建;随即友成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支持下,开始组织参与雅安受灾贫困村的灾后重建规划。张忠华正是这时领命,于4月29日奔赴雅安。
彼时的雅安,还相当热闹,很多NGO还奔走在各个受灾点接收和发放救灾物资。而张忠华一行扎下去,两个多星期杳无音讯。在基金会总部同仁的焦急等待中,5月16日,一份详尽的8个村镇的需求调查发回了友成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张忠华几乎只身一人用十多天的时间走遍受灾的各个贫困村,与雅安市扶贫移民局到相关镇村干部交上了朋友,了解了驻扎在这些受灾点开展工作的各个NGO组织的特点和所长,最重要的是,他切实摸清了每个村子的灾情、特点与需求,切身了解到当地百姓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
在5月22日提报给基金会的“友成基金会灾后重建规划”中,张忠华提出,“目前工作优先考虑为受灾村民提供彩钢瓦开展过渡房搭建工作”,该报告立刻引起基金会的重视和批示。5月25日,第一批彩钢瓦运抵芦山县宝胜乡玉溪村,友成彩钢瓦过渡安置住房示范项目随即展开。
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能够理解友成基金会在做的事情,根据友成的方案,友成基金会只捐助彩钢瓦,要由村民自己负责墙体和架构的竹片和木材,并且自己出工搭建。在第一个示范房的搭建过程中,很多村民持观望态度,原本当地盛产的竹子,第一次征集到的多是歪七扭八的,“我们坚持了我们的原则,没有竹子就花钱买,没有人手就自己动手拧铁丝,就这样搭建起第一个示范房”,张忠华介绍道。这时,村民真正看到了实惠,这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实用又负担得起的过渡房”。
于是,“令人惊喜的是,搭了示范房后过了没两天,我们再来到玉溪村,发现村民正自发地成片地建设着自己的过渡安置房”。“这样的住房确实是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问题。”张忠华不无欣慰地说。提起这样的过渡安置房设计张忠华更是津津乐道。“雅安位于山区,土地资源极为紧缺,修建板房也将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现在政府对过渡安置的政策是每户补助3000元,然后由村民自行通过租房、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过渡问题。但实际上,村民本身收入就很少,所发的3000元根本不够在安全地区租房,而且受灾区域民众亲友也主要在本地区,村民还要照顾生产,投亲靠友的方式也极难解决灾区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
彩钢瓦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并且运输方便,环保,安装速度快,易操作,适合动员村民参与;它的隔热和保暖性能好,更舒适更有隐秘性。更重要的是,彩钢瓦符合标准,政府比较支持。过渡安置结束后还可以二次利用。
当地有种传统的小瓦,由于存在安全隐患,政府并不提倡,村民也表示搭建复杂,防水性差,耗时费力不耐用。另一种水泥瓦,由于脆弱易碎不够环保,也较少使用。”
提起过渡安置房的种种,张忠华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公益不是浮在表面,不是“蜂拥而上”,也不是以自己的想法为凭据,而是真正深入灾区一线,通过扎扎实实的调研,真正了解受助人的需要,了解当地的资源特点,以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做好公益。
而这样的秉持和作风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即已形成。
2008年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友成基金会提炼总结了自己“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求”的行动模式,“一切以灾区民众的需求出发,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可以凌驾其之上”,当日王平理事长的讲话犹如一道誓言,而做到这样的基础,正是源自第一时间的反应速度和第一现场的深入实地,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关注到未被观察到的空白需求。
这样的行为模式在之后几年间的西南大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盈江地震中无一不被重复演练,并因地制宜,不断进化。
“持续的扎实工作,是创新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只是向完善的方向做出的一小步的努力。而这样持续的努力,就可以引发质的飞跃。”
“这项工作推广的不仅是灾民过渡安置模式,也是社区互助的模式。搭建过渡房的过程是一个社区广泛参与的过程,村民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参与、合作、谈判,培养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从盲目等待援救中走出来互助自救,重归正常的生活状态。不仅使村民的参与能力得到提高,对社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提到过渡安置房的意义,张忠华这样总结道。
事实上,“因地制宜、协力造屋”并非张忠华自己的发明,也并非友成基金会的创造,但友成基金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救灾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验。
2008年6月,友成基金会曾在绵竹遵道镇棚花村尝试“生态厕所”项目,该项目由台湾建筑专家设计,采用“粪尿分离”的技术,实现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并且建设过程完全可由居民自主完成。“生态厕所”具有“节水、无害、无味无虫、不破坏环境”的特点,仅就厕所本身而言,非常完美。但在随后的项目测评中,友成基金会自己否定了这个试点,原因在于“水土不服”:该项目6月18日开工建设至6月29日完工,对于当地群众而言,用十多天时间来建一个厕所,太不值了;粪尿分离技术太超前,不符合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因此技术,厕所造价相对于当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来讲是过高了。
但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二是由居民自主参与建设却作为最有价值的经验保留了下来。
2011年盈江地震,在过渡安置房建设上,这些经验和教训体现了价值。在盈江,友成充分收集和尊重了包括村民等所有参与者的智慧,设计并倡导了使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建材、沿袭当地传统住宅结构的新型抗震安置房,获得当地群众的欢迎,并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助人自助、授人以渔”,友成基金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念与行动准则。2013年,这一模式和经验更有效率地移植到雅安过渡安置建设中。
“我们能做的是在关键的时刻关键的环节上帮上一把,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受助者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张忠华强调。“整个房子的建造中,彩钢瓦是最大的一块花费,其他的村民通过想办法都可以自行解决,我们通过提供这一部分的资源,不仅缓解了他们的最困难的部分,也撬动和激发了他们自身的能量。”
不仅如此,这一次,友成又往前走了一步。
“一户居民如果要在1-3年满足基本生活生产需要,他在过渡安置房中不能光睡觉,还需要存放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我们经过仔细的测算,一户人家一套安置房基本在30平米左右,根据人口及其他因素上下稍有浮动;按30元/平米彩钢瓦价格,每户人家基本需求在1000元以内,——1000元就可以帮助1户人家改善1-3年过渡阶段的住房条件,这对募资来说,是很具号召力的。当然我们是非公募基金会,无法做公众的动员;实际操作中,我们也是以整村的需求来向我们的企业募捐的,这样也更适宜组织实施,也更符合当地政府的工作需要。这种量化的指标,非常容易被企业接受。”
当一种创新模式可以被量化,就有了被标准化复制的基础;当公益项目被模块化产品化,便具备了规模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这次过渡安置房的建设,友成基金会先后得到埃森哲、赠与亚洲、太盟投资等企业的资助和支持,将可持续的资金募集引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持续的扎实工作,是创新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只是向完善的方向做出的一小步的努力。而这样持续的努力,就可以引发质的飞跃。
“用社会力量做社会公益的事情,说起来简单,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机制,去吸引和聚合社会资源,是需要创意的。友成基金会找到一条通过平台型项目来整合各界资源的道路。”
6月9日,友成基金会王平理事长会同埃森哲、赠与亚洲等资源方的代表组团考察了雅安过渡房建设,并在雅安市扶贫移民局召开座谈会,与会各方就雅安灾后重建献计献策。这个不足20人的小型会谈却代表着当今社会三大部门的力量——政府、企业和社会,这也是友成基金会所一直倡导的“跨界”。
五年前2008年6月21日,在成都,有一场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影响力更大的“绵竹市灾后重建多方协作友成论坛”,模式如出一辙。那场论坛催生了“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该平台不光为绵竹市灾后重建协调数亿元的资源,更成为政府与公益组织的桥梁和纽带,持续发挥着作用。而“社会资源协调”这一重要职能,更为友成基金会移植推广到“友成志愿者驿站”上,形成了重要的“友成特色”。
社会组织的力量非常有限,有限的力量就要用到最关键的地方,才能撬动更大的能量,“就象用彩钢瓦撬动农民的积极性一样,社会组织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撬动企业的资源,找到支点很重要。”
友成志愿者驿站就是这样的一个支点。
“我们根据基金会在‘扶贫志愿者驿站’体系建设中获得的经验,我们将在雅安市建立‘友成雅安志愿者驿站’,又叫‘雅安资源协调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对接雅安地区的政府资源和社会各界资源。”
同时,在芦山县和宝兴县的8个贫困村各建立一个“友成志愿者工作站”,友成基金会支持NGO组织长期驻守,基于灾后重建整体规划,收集定点村和贫困村民特殊需求,配合友成基金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资源投入,把当地的需求设计成为可执行的公益项目,并承担执行或协助其他社会组织执行,来共同完成灾后村级重建工作。
“这些公益组织各有所长,我们支持他们开展他们的优势项目,并通过驿站的协调整合,将好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定点村。比如驻扎在古城村的益众正在试点公益旅游项目,灵关镇磨刀村的秦巴山以做农村扶贫见长,还有爱有戏、正轩、川越、益多、授渔、福溢等等,志愿者驿站平台可以凝聚一批这样扎根基层的草根组织,在漫长的灾后重建中,只有扎根社区,才能真正满足村民不同的需求。而驿站让他们形成合力,产生1+1>2的社会效应。”
“这些草根组织很像是散落的珍珠,驿站像一条线,将他们串在了一起,友成基金会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协调,将这串珍珠镶嵌在最需要最适合它的地方。”张忠华做了个形象的比喻。
用社会力量做社会公益的事情,说起来简单,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机制,去吸引和聚合社会资源,是需要创意的。友成基金会找到一条通过平台型项目来整合各界资源的道路。
尾声
“目前,我们已在芦山县的玉溪村、凤凰村和宝兴县的磨刀村、安坪村、罗家村五个最需要的村和灵关镇集中安置点提供了7万多平米的彩钢瓦用于搭建过渡安置房,解决了1000多户超过4000村民的过渡安置问题。随着住房安置阶段的结束,下一步我们工作重点将转移到村民的灾后生产恢复和能力建设上。”提到未来,张忠华胸有成竹,因为这些思路早在5月22日就已列入友成灾后重建的规划中了。
视频直击
【光明网】探访雅安震后重建过渡安置房架起爱心桥梁
图文传真
【光明网】记者手记:实地探访雅安震后重建工作更多
【中新社】探访芦山震区过渡安置房:彩钢板撬动灾后重建
……
玉溪村村民李现花家原有的房子,是汶川地震后花费30多万元人民币修建好的,当房子刚修好后不久,“4?20”芦山地震又将她的新房子震为危房,眼看一生积蓄所造就的房屋遭受劫难,李现花痛苦不已。如今住在过渡安置房里,虽比不上自己的房子,但李现花认为已经好很多了,她告诉记者:“虽然这里没有我以前的家好,但是比起之前的帐篷好多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宝兴县灵关镇的赵家坝安置点,这里的过渡安置房又与玉溪村的安置房不同,这里过渡房的屋顶屋身均由彩钢瓦搭建而成。据搭建此过渡房的友成基金会雅安救灾负责人张忠华介绍,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玉溪村有大量的竹子可以提供给村民进行墙体打造,而宝兴县灵关镇没有竹子可以利用,所以便采用彩钢片。
赵家坝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姜现云看到张忠华一行的到来,很是激动。他说:“我们总共搭建了彩钢棚接近250间,安置了650人,说实话我们所用的材料基本都是友成基金会提供,他们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们从心底感谢他们。”
相关媒体报道列表
【新华社】持续的公益创新产生最大的社会效能——记友成基金会雅安救灾总负责人张忠华
【光明网首页】探访雅安震后重建友成过渡安置房架起爱心桥梁
【光明网首页】记者手记:实地探访雅安灾后重建工作
【中新网视频】探访芦山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彩钢板撬动灾后重建
【今晚报-今晚网】转载
关注友成行动,欢迎与我们互动。
【友成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cheng2007(@友成基金会)
【友成腾讯微博】http://t.qq.com/youcheng2007(@友成基金会)
【友成微信账号】youchangefoundation(公众账号“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进一步了解友成,请登陆友成官网www.youcheng.org和友成博客http://blog.sina.com.cn/youchengzhijia
您有观点要在友成电子会刊发表,请和编辑联络:media@youcheng.org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感谢您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如您喜欢本刊,欢迎转发!
谨以此刊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友成的人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