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我舍不得浪费每一秒钟

友导读

27名“香橙妈妈”和“乡恋计划”的优秀学员代表分别从云南永德、贵州黔东南、湖南凤凰、宁夏银川等多地出发抵达重庆,2月28日,开始了她们的研学之旅。简短而温馨的开营仪式上,“杞橙队”、“三人行”、“水熊虫”、“火凤凰”、“彩云之南梦想队”、“恋二小队”六个小队成立,正式开启为期5天5夜的研学之旅,共同行走山城重庆,探索乡村创变之路。


01 乡村创变的畅想

研学的第一站是拥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片的北碚区东升村,东升村的返乡创业者、珑根农业公司的负责人王总成为了我们的“导游”。

锅碗瓢盆被镶进了墙壁里成了装置艺术,原本的粮仓外壁绘上了绚丽的图案,牛圈猪圈改造成了“展览馆”,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分类积分牌记录着各家为村庄做的生态保护贡献,美丽的黄金香柳园中有一条晚上会闪闪发光的“星光大道”……

东升村的一切都在颠覆着我们的认知。这里集合了政府、专业院校的力量,是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先行者,也是乡风文明的实践所。“我们东升是花园!”村里一位爷爷骄傲地告诉我们。

“如果你是东升村村书记,你会……”

“如果你是东升村的返乡创业者,你想……”

午饭过后,我们在阳光充足的“会议室”里召开了第一届“乡村创变者圆桌论坛”,开启了关于乡村创变的畅想。

“村庄现在有猕猴桃、黄金香柳等产业,我们可以发展数字农业,既能通过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创造就业岗位,还能用科技实现产品溯源,解决农产品线上销售信任感的问题。”永德班学员韩丽认为东升村建设得很漂亮,但缺少品牌产品。

黔东南班王亦菊提出:“我认为一个村庄的建设不应该大拆大建,应该从整体统合的角度,先对村庄做一个整体定位,思考其长线发展;和村民一起挖掘村庄文化,打造独有的IP,增强辨识度;拓展乡村研学的深度,将黄金香柳、水渠等概念延伸,开发知识+劳动+体验的系列研学课程,用产品思维来发展第三产业。”

参观学习之后,将彼此的观点进行碰撞,激发新的思维,不断地提高视野和信念,这对有志于乡村建设并已投身其中的学员们更为重要。

02 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启蒙

“这次研学,最棒就是参观剪爱公司了,第一次知道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家的概念,对我和我们的合作社来说,这将成为新的转折点。”

第二站,我们来到友成基金会“小鹰计划”的重庆实践基地、知名的社会企业——剪爱工艺品公司,公司的负责人彭茂琳老师也是友成基金会“猎鹰加速器”计划共同体成员。

她成立了重庆第一个关爱血友病的公益组织,后来面向有需求的残障人士,进行剪纸及各类手工技艺的培训,帮助他们可以有一技之长获得收入。在彭老师声情并茂的介绍中,学员们在一幅幅彭老师独创的三维立体剪纸作品前发出惊叹,并感动地和彭老师拥抱。

“这个图案是什么意思?”“这是我们苗族的图腾之一,头是龙,身体是鱼,尾巴是凤凰……”彭老师认真地聆听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员的讲述,向学员分享自己对保护民族文化,推广民族文化的信心。

参观完剪爱,很多学员说感觉到内心很温暖,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的社会企业。学员杨胜明决定回去后,立马着手规划茶叶合作社的定位,将“成为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企业”作为发展的目标。

03 产业振兴的创新探索

在长江中上游的涪陵段屹立着一家百年名企,它是重庆市首家农产品上市企业,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经营企业,也是本次研学的第三站——重庆涪陵榨菜集团。

学员们行走在涪陵榨菜集团120多年企业发展的历史长廊中,参观着年销售百亿包的销量、却只有10人操控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听取正在建设中的榨菜博物馆和榨菜文化街区规划。大家感受到的不仅是产品的发展历程,更体会到企业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控,以及不断创新的现代化理念。

“真的很受震撼,一款小小的产品能够最终畅销世界,它们始终把选好产品放在生产环节的首位,并且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一个农业企业是可以百年的。”学员倪永旺感慨道。

随后,学员们来到重庆市涪陵区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参观。这里是榨菜原料青菜头的种植基地,也是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科研基地,而且还与当地的农户合作,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和农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并成立子公司进行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发出适合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农业科技研学课程和自然教育课程。

“让我感触很大的是我们的农业生产要创新。低效的传统农业在当前时代已经落后了,我们不仅要保持农产品品质,更要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同时也可以发展农业研学基地,通过第三产业带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学员表示。

“涪陵榨菜集团可以说是榨菜行业的航母,本地还会其他榨菜品牌出现吗?

目前从榨菜文化街和农科院研学等产品项目的出炉,以及816工程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宣传,都能看出涪陵接下来要将第三产业作为“第二曲线”,创业者们,有哪些好的点子可以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参访之后,导师郑瑶向学员抛出两道思考题。

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发展势头强劲的龙头企业不仅要带领本地的经济发展,更要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多主体的共赢。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探索出“第二曲线”已是大势所趋。

04 一生只为一件事——跨越千年的大国工匠精神

在重庆,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奇迹:6万建设者隐姓埋名,17年时间,76条生命的逝去,10.4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人工洞体。1966年动工,2002年正式对外解密,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二个核工业基地——816地下核工程。

研学团走进816工程内部,都大为震撼,叹为观止,更有学员感动落泪,表达着对先辈默默付出一生的敬佩。

 

 

“当我们着眼于未来,享受着和平时代的美好生活时,请不要忘记,在这繁荣的背后,有着几代人几乎忘我式的牺牲”。

 

当时光再倒流到千年前的唐宋,还有一群石雕匠人,历经几代人徒手完成了一个屹立千年的艺术瑰宝、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大足石刻的艺术作品,还有幸结识了大足石刻工匠的后人、重庆大足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刘能风。刘能风大师世代传承石雕技艺,曾为了研磨石刻技艺住进岩洞。他由一名工人成长为艺术大师,门下数千弟子及工匠。不善言辞的艺术大师和蔼可亲,在为学员讲解石刻艺术时滔滔不绝,像一个孩童。

 

 

“学习石刻的周期长,赚钱少,年轻人不愿意干”,大师和从事非遗技艺的学员面临同样的挑战。“现在讲究文化创新,讲工业化,可艺术本就是历史的、有温度的东西,有一些必须创新,但有一些不能完全被工业替代,比如石刻,比如你的苗绣针法技艺,这都是要保留下去的。”

 

对于未来,大师充满希望,“大足石刻文创园2年内就要建设完工,已经给我留好工作室了,到时候欢迎你们再来。”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严谨守信,以匠人之心,铸大国重器,无论是新中国的三线建设工程,还是流传千年的艺术瑰宝,都彰显着各行各业先辈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以敬畏之心学习。

 

 

漫游8D重庆,每个人都能当一次网红

 

来到重庆,怎么能不去网红景点打卡,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研学的最后一天,时间全部开放给学员们,以小队为单位,每个小队1名自己的班主任带领,完成“过五关”“打六卡”的任务。

 

 

要完成任务,大家需要协作共同设计漫游路线,分享成果,开启“网红的一天”。

 

 

“坐一次皇冠大扶梯的时间是2分钟。”

“银川班磁器口古镇制糖工艺打卡成功。”

“我们在海棠溪筒子楼拍了易烊千玺周冬雨同款啦。”

 

 

李子坝轻轨从头上飞过、在明信片上给家人写满祝福并寄出去、乘坐长江索道欣赏城市风光……

用脚步阅读重庆的同时,也在重庆留下专属记忆。

 

 

“感恩所有的遇见和相逢

友成见证了我的成长

心里想说的太多,能说出来的只有感谢......”

 

结营仪式上,我们一起欢唱一起舞蹈,回顾着一个个画面和欢乐瞬间,给伙伴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还在重庆喝到久违的苗家“高山流水”。

 

学员在纸上写下这几天的收获和感想,最多的字眼就是感谢~

 

 

我们一起走过东升村的水渠,看过剪爱的社会企业价值观,学习涪陵榨菜的企业文化,探索壮观的816工程、感受大足石刻的雄伟壮观,穿过重庆的街头巷尾!

 

 

五天的时间,有些匆匆,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大家守望相助,互相支持!我们珍重道别,期待银川、凤凰、永德、凯里、雷山再见!

 

,时长03:13

 

当你真正决定去做某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乡村创变者们,你们有我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