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安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能与不能

友导读

在VUCA(风险社会)时代,志愿精神不断以创新的方式构建着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它作为一种“利益社会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正能量,为社会增添温暖,也让人们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很多朋友都希望为上海疫情防控做点实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那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该如何做呢?翟雁老师以一场全网公开课带大家了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能与不能。


4月26日晚7:30,iWill上海安心志愿行动(以下简称iWill安心行动)总指挥、资深志愿服务专家翟雁老师,以一场全网公开课《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应知:能与不能》带广大志愿者朋友一起来了解这些必备的知识。

翟雁女士是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理事长,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是国家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团中央志愿者管理研究与培训专家,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她还曾担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专家(2007-2008)和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培训专家,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顾问(2009-2010),也是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志愿服务专家,全球专业志愿服务联盟(GPBN)创始成员。

01 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党政领导下,抗疫志愿服务主体包括志愿者、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对象,大家合力为疫情防控而战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是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或其他组织自愿、无偿所开展的疫情防控、疫情灾害救援、疫后恢复等公益活动。它需要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自愿而非强制、公益利他性、无偿性。

02 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疫情防控志愿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疫情防控志愿者能够做的有很多,在安全第一的宗旨下,我们可以从信息管理、疫情流调、医疗救助、物资筹集与运送、社会心理支持、科普咨询等多方面入手提供支援服务。比如其中的信息管理工作,翟雁老师提到,现在疫区有很多群体有需求,但不知道如何被人知道,志愿者可以通过信息收集和传播,来帮助弱势群体的声音被听到。

此外还包括物资、人力资源、政策解读等,志愿者都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做信息的收集与科学传播,通过互联网助力疫区社区管理。

翟雁老师也提醒大家要认识到,疫情防控志愿者不是万能的,并且在工作中更要守住服务边界:不能违反国家法规和疫情防控政策,不可高人一等、行政执法、强制他人服务,不做给他人、社区或者社会带来其他损害的利他行为,不能做力所不能及的服务等等。

如翟雁老师所讲,“志愿者不是在私领域,而是在公领域中开展活动。志愿服务背后承担的是公众的信任,代表的是社会的信用,创造的是新型社会关系”。祝愿各位志愿者朋友能够通过科学的志愿服务,为政府拾遗补缺,为社会分忧解困,在志愿服务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共同迎接上海疫情防控战的胜利!、

更多详细的服务应知,大家可以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进行直播回看。

撰稿人:iWill上海安心志愿行动 志愿者李瑞、常丽瑛

特别感谢视觉记录志愿者冬冬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