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导读
2022年5月12日,是友成基金会成立15周年的日子。
为庆祝友成的生日,我们特地选取了友成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王平女士为2021年年报所作的序,作为对友成生日的庆贺。
正如理事长在序中指出的那样,设置节日庆贺这样一个仪式,是为了回到起点,从而提醒“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走向哪里”这三个终极之问。
理事长的这篇序再次简明地回答了上面这三个问题。所以,我们既可以将这篇致辞看作过去15年友成的跋,也可以看作给未来友成的序。
序
每年年报发布之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时间这个谜题。时间,是人类至今所有认知中最普通但又最奥秘、最直观但又最无法统觉的知识之一。博尔赫斯说:“时间是组成我的物质,是一条载着我向前的河流,可我就是这条河流。时间是一头吞噬我的老虎,可我就是这只老虎。时间是一团把我烧成灰烬的火焰,可我就是这团火焰。”博尔赫斯的诗,可能比物理学家更好地指出了时间的本质:时间不仅是认识论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时间还是发生论上凋亡和创生的统一。
01
今年对时间的感觉更加强烈。因为2022年是友成的15周岁。我越来越理解人类为什么会设置包括生日纪念在内的各种纪念日。这毫无疑问是来自远古人类的一种祭拜仪式,在那种居无定所的迁徙和狩猎的年代,流浪的人群必须要有一天能坐下来,共同回顾自己的祖先,共同回忆自己的路程,唯有这样才能增强群体认同,才能继续共同地走向未来。一言以蔽之,就是回到起点从而知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走向哪里”这三个终极之问。
友成的起点是什么呢?在15年前,或更早至20年前,当我开始思考公益的时候,停留在我思考中挥之不去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类社会很多问题总是反复出现?为什么左右之争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什么是造成人类贫困的更根本的原因?我们为什么总是容易从一端的错误走向另一端的错误?持续的调研以及伯恩斯坦的《如何改变世界》给了我很多启示。于是,“人的改变是最大的公益”成为我对公益最根本的认识,它成为了友成基金会的价值观。从这里开始,友成基金会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
2007年刚成立,友成就提出了“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举”的思想。正是这个思想促使了友成在教育扶贫、在乡村赋能上年复一年的努力并最终迭代出“青椒计划”这种指数性增长的公益项目。
2010年提出了“新公益”思想,对中国公益领域的社会创新、社会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2013年提出“社会创新的目的就是更公平、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思想,后来被证明和国家战略思想的高度一致。
2014年提出“社会价值”思想并开始系统性开发“三A三力”社会价值评价体系。
2016年孵化创建“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旨在用“出圈”的方式,将公益领域的社会创新思想和实践“溢出”到主流市场领域,今天“社投盟”的影响力可谓名至实归。
2020年,“三A三力”成为公益项目评估团标,2022年这个团标将成为公益项目公信力评估大范围使用的一个具体应用。
从这些历史脉络可以看出,友成基金会一以贯之且念兹在兹的思想是:
1.我们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要意识到,比消除某种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发现并根除导致那些现象的原因;
2.如何让更均衡和更可持续的价值观替代传统的非左即右、非黑即白所导致的忽左忽右且由此造成的巨大浪费甚或是巨大苦难的发展理念,社会价值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提出的;
3.人的改变其实就是认知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标准的改变,当代的最大挑战和迫切需求就是如何改变“现代性”语境下的价值评估的标准,包括对传统资产负债表的改造,这正是建立“三A三力”评估标准的初衷;
4.公益并不仅仅是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状态,更主要的是如何让包括主流社会在内所有个体参与到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来。
虽然是一条“少有人走”的创新探险之路,但幸运的是,友成在探险开始的时候,就得到了包括著名企业家在内的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尤其让我高兴的是,在经过15年努力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开始认同、支持和传播友成的理念。
很多人都说,特别喜欢“友成”这个名字。我想大概主要是因为15年的努力,让大家感受到了“因友而成,因你而变”这八个字的意蕴。
02
和2020相比,2021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又绝对精彩。
2021年,“青椒计划”完成了技术的迭代和升级,在整个教育公益行业率先进行了公益数字化转型,将技术和数据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目前,“青椒计划”总共有15门课程,每年总共320课时,从2017年9月到2022年3月,总计培养了近90000名乡村青年教师。这么大规模且这么深度的培训,如果不依靠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根本无法想象。这么大规模和这么深度的培训,应该也算是推动中国乡村教育进步的一个现象级的事件。
2021年,我们在贵州凯里雷山县的“美好乡见-龙塘项目”实现村集体年收入360万元,其中精品民宿的收入达260万元。而在2020年,村集体年收入是80万元。这个模式提供了以下方面的验证。首先,乡村发展必须有科学的整体性设计;其二,乡村发展更加需要依赖乡村集体力量;第三,乡村发展中的创新必不可少。目前,“美好乡见”项目模式和产品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迭代升级,友成也在和更多的企业一起,开发更多的“美好乡见”的成功案例。
2021年,乡村妇女创业促进项目“香橙妈妈”也进行了迭代和升级,打造成为了标准化的公益产品,有标准化的实施管理模式及路径图,为大规模复制奠定了基础。“香橙妈妈”这个项目的最大亮点是,在乡村妇女认知改变方面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从技能到认知),在技能获得方面不断扩充其外延(从电商到非遗)。一年来,我们不断地被那些“她改变”的故事所感动。那些原本看起来木讷、不善言辞的乡村妈妈,因为“香橙”,三天的直播可以达成上百单、共计数万元的交易,诠释了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家一个村的变化逻辑。
2021年,也是“小鹰计划”10周年,经过将近两年的调研、共创,“小鹰计划”也进行了新十年的版本升级和迭代。友成社会企业家加速器项目“猎鹰计划”在2021年迎来了第三期的共同体伙伴,新的血液、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新的连接,让猎鹰共同体正在呈现网络价值的溢出。
生命之所以美丽,乃是因为穿越了亿万年九死一生的自然淘汰的试炼。而任何一个世间的精彩,也一定是在重重困难的“加持”之下才能形成。
不消说,疫情依旧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困难。但这个困难给每个人施加压力的密度和重量却并非均等。对于依靠社群活动的项目来说,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项目带来的是额外的“恩宠”。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因为疫情而不得不延期,几乎每个项目的伙伴都经历了要么在去往目的地的旅途中被通知折回、要么在目的地被通知不要返回的各种事与愿违。但也正是这种“恩宠”,项目的互联网能力得到了代偿。
也不消说,资金永远都是一个限制因素。但和大部分公益项目相比,友成的公益项目在筹资方面面临着加倍的难度。之所以说是加倍,乃是因为在面临普遍性的公益资金稀缺的困难之外,友成的公益项目还面临着公众捐款认知上的差距。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国素有救急不救穷的传统,即苦难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同情心,但对产生苦难的原因却缺乏关注。
友成的项目几乎都是关注未来、关注发展、关注价值创造、关注根源性问题解决的创新型项目,因此需要加倍的努力来做认知倡导。但加倍的努力带来了“一箭双雕”的结果,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在情感上开始认同友成的项目,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在理性的层面发生了认知的改变。让有能力的人不仅关心当下和身边的苦难,还让他们关心苦难发生的原因以及未来的美好社会,本身就应该是公益的使命。
在友成,我们从来不把筹款看作一个实施公益项目的工具,我们把筹款本身看作一个认知倡导的机会,看作一个连接社会善缘的行动,这大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化缘”这个佛教概念所要表达的意义。
03
孔老夫子用“逝者如斯夫”来表达时间流逝的无情,但他可能并不全面。无形的时间如果只有流逝性,就不可能成为人可以思考的对象,时间还具有沉淀性,即可以且必须成为人的记忆。那么是什么定义了“2021”这个时间性的存在呢?大概就是从2021年第一天开始到2021年底最后一天所有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有方向性的,我们称之为进步。
15年就是15个这样的变化。由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时间具有方向性,而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具有方向性。这些变化就像许许多多的回游鱼,纵使千折百回也要逆流而上,穿越激流和险滩,来到目的地以完成新的生命创造。我们每一年的努力,都是一次洄游,都是为了完成生命的创造。时间在凋亡,生命在创生,记忆在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