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少数”

近期,汤敏在抖音公益发起的“共益Insight”栏目中表达了对于乡村公益上的一些思考。

与很多公益人士更注重资金等资源上的资助不同,汤敏认为乡村人才培养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他看来,在乡村,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产业发展,核心还是依靠人才的成长,相比较单纯的捐资捐物,以人才培养来带动乡村发展成为一条更长远路径。

现状:乡村里的“关键少数”

共益Insight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您也一直在做乡村慈善公益,能分享一下做乡村公益的一些感触嘛?

汤敏:最大的感触还是在人上。年轻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我们叫这群年轻人为“关键少数”,乡村振兴里的关键少数。

目前在中国农村需要的人才大概有两大类:一类是产业人才。乡村振兴核心还是在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今年两会,江苏代表团的魏巧是乡村产业人才的典型代表,她是土壤学硕士,丈夫是农学博士,两人双双辞职返乡创业做农业现代化,直接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这种高学历专业人才对乡村来说非常重要。

当然这种高端人才毕竟是少数,还有一种人才,乡村也十分需要。他们或许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他们在城市工作过,了解城市市场,也擅长运用互联网工具。相比较父辈只会埋头种地,他们的头脑更加灵活,更容易带动农村发展。

随着政府的支持,外出务工年轻人返乡的现象也确实正成为大趋势,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截至去年4月,我国各类返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但相比较5亿农民,1100万人只占2%,这个比例还是很小。

共益Insight:据您的观察,这些青年为什么要返乡创业?

汤敏:我们调研过1万多户在乡村创业的人。百分之十几是一直在农村没有出去过,百分之八十几是在城市打过工,最长的在城市工作过9年,最后又回到农村创业了。

没有出去的人,留在农村的主要原因还是家庭,父母孩子需要照顾。而80%多出去又回来创业的,回来的原因很有意思,排在第一的理由是我要实现个人的理想,其次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下,再其次才是照顾家庭。

共益Insight:您觉得公益组织对于乡村人才最重要的帮扶是什么?

汤敏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人有城市生活经验,也有创业的想法和进取心,但他缺乏信息,也不知道如何基于这些信息最大程度盘活资源。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里面有三门必修课。

第一门是农村政策,让这些一线的年轻人第一时间了解政府的优惠政策。第二门农村电商,他们都知道电商、抖音带货的强大力量,但不知道如何去运营这些渠道把货卖出去,需要补足这部分知识。第三农村金融,如何和金融部门打交道,如何获得最大程度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乡村年轻人想知道的。

对这些信息的讲解要接地气,找有过实操经验的新农人来传授经验的效果可能比找专家学者讲国外的成功案例更靠谱。

新出路:乡村公益关键在助人

共益Insight: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价值观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大的公益”,如何理解?

汤敏:各个组织都有不同的社会分工,有各自的强弱项。比如公益组织,没资源、没有钱,不可能像企业一样上市,它在物质资源方面是相对匮乏的。但我们这些人都有一些社会愿景或者说是美好的梦想,并极力为这些美好的社会愿景去撬动资源,调动资源。

友成的重点是人,特别是乡村人的发展。在乡村,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产业发展,核心还是依靠人才的成长。

过去几年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也发现在人的成长扶持方面确实有很多的事情和潜力可以挖,所以想继续基于此为社会做点贡献。

共益Insight:作为致力于乡村的公益组织,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汤敏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在乡村创业成功,把乡村带动起来,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实际上你看全世界,职业农民属于中产偏上的一个社会层级,他们的收入甚至要高于城市的一些白领。

为什么?因为农业人数越来越少,在发达国家,一个农民要养50个人甚至100个人,而我们按照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比例,一个农民养不到两个人。

随着城镇化发展,慢慢的我国的农民也会越来越少。从长远来说,农村只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下。

共益Insight:在这个变化非常快的时代,公益组织怎么能更有效率以及更长久的帮助这些乡村人才,从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汤敏:主要有两点,其一,我觉得公益组织现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就是帮助这些农村青年创好业,用很低的价格甚至是免费的方式把各种创业和乡村发展知识传授给他们;其二,发挥公益中介作用,通过公益组织将社会各界的爱心资源与乡村创业青年对接起来,比较精准的给到需要的乡村创业者。能做到这两点就非常好了。

趋势:公益也需要数字化转型

共益Insight:您之前在采访中提到过,公益需要数字化转型,将社会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让其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公益的数字化转型有哪些特点?哪些领域的公益项目更适合通过数字化方式来实现?

汤敏:现在行行业业都在做数字化转型。做公益也是,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我们基金会的教育团队一共十多个人,但已经做了14万乡村教师的培训。如果没有互联网这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规模的。

又比如说我们开设的电商课程,邀请抖音的老师来讲课,课后学员就可以自己开一个账号,利用抖音来卖货。我们一个大凉山的残疾青年学员,接受培训后,不但把自己家的水果卖出去,还把整个村庄的水果都帮着卖出去了。没有互联网这也是很难做到的。

共益Insight:从农村的产业发展来说,怎么来适应数字化趋势?

汤敏:我们常说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要高科技的芯片,农村产业也可以做到高质量发展。这背后是不断接受新科技、新知识、新趋势。借助数字化渠道和手段,乡村的自媒体、电商,也带火了诸如李子柒等一大批农村自媒体。

共益Insight:您觉得科技企业,在公益的数字化转型上可以提供哪些助力?

汤敏:我有个观点,公益界要联合起来才能做大事。一个基金会的人力有限,资源有限,能力也有限。

但将各个基金会的力量联合起来,将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联合起来,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助力乡村。这就需要不断创新。

最近,我们在设想用资源包的方式来更好地发挥公益机构的作用。

例如,我们发起的“青椒计划”就是集合了多个机构的教育资源的,如培训课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其他师范大学提供的,动漫课资源是由清华大学爱学堂和相关机构提供的,科学课资源是由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了全国几十家师范大学提供的,再加上更多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一个社会教育组合资源包。

这个资源包不是一个真正物理形态的包,其实就是一个二维码。农村学校老师和校长只要刷这个二维码,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分门别类地免费地获取这些资源。由当地的老师、校长自己来挑。

同样地,还可以有乡村建设的资源包,有助力医疗健康领域的资源包,有专门协助解决养老问题的资源包,有助推低碳环保的资源包。有了这些基于公益的数字化的资源包,公益机构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