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新质生产力时代公益组织的使命

友导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备受各方关注。新质生产力一词始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社会创新发展?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撰文对此进行解读。她认为,“社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社会创新提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新质生产力为社会创新提供了实现手段和支撑条件。”


 

新质生产力的两个内涵

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反映了中国政府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应对。

新质生产力(来源:百度百科):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首先,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上。它旨在通过持续的科技突破和创新,推动产业向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形态。

其次,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了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旨在形成具有代际飞跃特征的新能级生产力。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科技进步本身,而是如何将这些进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被看作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和优化人才结构,也涉及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难题,如“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希望能够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从社会价值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将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福祉,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这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效率与社会福祉: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这种经济价值的提升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社会福祉。

2. 解决社会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创新,解决社会问题。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开发出更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创新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3. 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确保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社会创造了长期的社会价值。

4. 公平与包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应当注重公平与包容,确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能够惠及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弱势群体。通过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新质生产力可以帮助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5. 创新与社会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创新,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技术和方法。这些创新可以引发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如提高社会公正、促进民主参与和社会融合等。

社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七种关系

然而,历史证明,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自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这就不能不谈到社会创新的重要性及其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概括来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 驱动力:社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之一。社会创新通过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社会挑战,这些解决方案往往需要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2. 目标导向: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率,更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社会创新强调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这与新质生产力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应当以社会创新为导向,确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能够惠及社会各个层面。

3. 创新环境:社会创新需要在一个开放、包容和鼓励创新的环境中发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为社会创新提供土壤。

4. 价值创造:新质生产力关注的是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价值。社会创新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祉,同样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新质生产力和社会创新共同作用,可以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5. 可持续性:新质生产力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社会创新同样关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环境的需要。

6. 人才与知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知识体系。社会创新提供了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平台,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7. 跨界合作:社会创新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跨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同效应。

总之,社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社会创新提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新质生产力为社会创新提供了实现手段和支撑条件。

当然,社会创新不是盲目的标新立异,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如何通过社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成为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在内的跨界社会创新需要努力的方向。这包括:

1. 预测和规划:通过研究和预测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变化,政府和企业可以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包括评估技术对就业、环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潜在影响,并据此制定应对策略。

2. 教育和培训: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某些职业可能会消失,而新的职业会出现。投资于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帮助劳动力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模式。这包括对现有员工的再培训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以减少技能不匹配和失业问题。

3. 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和工作机会的变化。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如零工经济和远程工作的增加,需要更新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工作者都能获得必要的保障,如医疗保险、退休金等。

4.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均。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等手段,确保收入,促进包容性增长:确保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从新技术带来的机会中受益,特别是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

5. 法律和监管的更新: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需要更新现有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以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技术滥用。以确保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6. 促进伦理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和技术开发者采取伦理的方法来设计和部署新技术,考虑到其对社会的影响。这可能包括建立伦理委员会,或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积极考虑潜在的社会后果。

7. 公众参与和对话: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策过程,包括劳动者、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以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关于新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和我们希望它如何塑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公众的担忧和期望,并在政策制定中考虑到这些因素。

8. 心理健康与工作生活平衡:关注新工作模式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总之,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公益组织的使命变得更加多样和深远。面对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公益组织需要以社会创新为使命,重新定位其角色和战略目标,以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