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11月3日,第四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江苏省宿迁开幕,本次论坛由由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主办、包商银行协办。11月4日上午,在“扶贫与志愿服务”分论坛上,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受邀做了“友成扶贫志愿服务网络体系: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打造扶贫公益渠道的‘最后一公里’”的主题演讲,我们辑录于此,希望友成基金会在创新社会扶贫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及探索能够作为案例与各界朋友分享和探讨。
一、友成战略定位及其理念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自2007年以来,秉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并举”、“将天人合一的系统性思维方式用于发展与减贫”、“爱心传递和授人以渔”三大新公益理念,重点关注和推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城乡社区可持续发展,倡导和支持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企业家精神。
在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和战略定位上,我们将自己定位为“扶贫与发展领域的社会创新支持平台”,通过“研发、实验、资助、合作和倡导”五大战略性支持平台系统地推动“社会创新”。
社会创新的本质就是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被利用的资源,通过资源要素的重组和有效配置,找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方法、路径。
而社会扶贫创新,就是从个人帮扶模式到社会帮扶模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扶贫?
我们认为影响中国城乡社会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源配置上的低效性。
具体来说,从资源提供方来看我们有两个并不缺少的东西:第一、从资金上看,并不缺少政府的财政投入和企业的捐赠;第二、从社会力量上看,并不缺少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公益与扶贫的个人——“老”、“富”、“闲”、“能”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草根组织。低效的原因,首先理念陈旧、将扶贫理解为简单的捐钱捐物,其次是缺乏有效行动的公益项目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第三、缺乏连接资金、技术、人才提供方与需求方的价值链中游,也就是缺乏支持性体系和渠道。
友成基金会定位为扶贫和发展领域的服务体系搭建者和社会创新支持平台。通过倡导“以人为本、跨界合作”为核心的新公益理念和新公益模式,突破见物不见人、简单捐钱捐物的传统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以及能力建设,提升公益项目运营效率,实现爱心传递,让捐赠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基于以上分析友成将自己定位为“平台支持型基金会”,同时也是链接政府和民间公益的“枢纽型基金会”。友成的总体目标是:从民间的角度,通过社会创新推动整体社会目标的实现。
这个枢纽平台作用在于——
1.帮助政府拾遗补缺;
2.协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其社会责任;
3.资助草根组织建设执行能力;
4.引导与支持个人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
二、友成建设扶贫志愿者网络渠道的探索
2007年,友成基金会启动了“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的设计、研发和实验工作。
“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是动员、资助和组织城乡各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参与提供能力建设为主的社会扶贫行动。
友成开创性地在贫困地区进行了“社会资源协调平台”和“志愿者驿站”的建设工作,目的是为扶贫志愿服务建立可落地、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渠道。
在“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中”,“志愿者”是整个行动的主体。
比如老年专业志愿者参与的友成常青义教项目,就是城市优秀的退休老教师作为专业志愿者,深入到贫困学校,去指导当地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提升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一方面城市老教师通过志愿行动发挥了热情和能量,丰富了退休生活,另一方面解决了贫困地区师资水平低下的问题,带入了优质的城市教育资源。
还有动员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友成小鹰计划项目,就是有志于社会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在友成的帮助下,拿出一年的时间,到农村、到基层参加社会扶贫及公益实践,了解社会真实状况,帮助当地解决实际问题。友成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实现自我的跨越式成长,成为具有新公益视角的社会栋梁之材。
在专业志愿者中,除了教育行业外,行动计划还将根据贫困地区的需求,动员组织科技、金融、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公益与扶贫工作的个人做为专业志愿者开展服务。
“志愿者驿站”是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的核心。
友成志愿者驿站是一个根植于地方的社会公益资源整合协调平台,通过发动志愿者人力资源带动其他的资源整合。同时,为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提供支持和服务,并成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和连接外部市场与贫困地区的物流渠道,打通公益渠道的“最后一公里”。
五年多来,作为社会组织,友成利用自有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了“社会资源协调平台”及“志愿者驿站”模式研发,累计建设驿站百余个,组织和招募长期、短期及专业志愿者15000多人,为贫困地区提供了超过7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推动执行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卫生及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社区发展等领域项目。基本涉及了2013年国家扶贫“十大行动计划”里的八个。
试点过程中,友成相继探索出了“绵竹模式”、“建始模式”、“滦平模式”、“阿坝模式”、“南宁模式”、“呼市模式”、“盈江模式”、“巫溪模式”等扶贫开发志愿服务的模式。正在探索的还有与上饶春华医院合作的“春华模式”和与宜信公司合作的“宜信模式”等。
“友成志愿者行动计划”于2011年被写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十年纲要》。五年多来,“友成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已经阶段性地完成了项目的研发与实验阶段的任务。然而作为一个社会扶贫的国家战略,这仅仅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三、“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
“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是社会扶贫领域的一个伟大创新。其特点是:
1、资源引导与配置上的创新,社会扶贫见物又要见人。
(1)从单向度目标受益群体转变为施与受双向度目标受益群体;
(2)从财务资本的单维度投入转变为社会资本与各种闲置资本的多维度投入;
(3)打造农村本土化社会工作岗位,建设农村社工队伍,从单纯的输入式扶贫转变为促进内生性发展的可持续力量的培育。
2、运营模式上的创新:
(1)建立具有社会企业性质的“志愿者驿站”连锁模式;
(2)以退休干部和枢纽型民间组织来协助政府发挥协调、管理、监督的作用;
(3)以“社会资源协调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学术与社会组织的对话机制,实现跨界协同。
四、连锁化三网合一的“友成扶贫志愿服务网络体系”规划
友成将启动“友成扶贫志愿服务网络体系”规划。该规划的基本特点:一是信息化的“天网”,二是渠道化的“地网”,三是社会化的“人网”,四是连锁化的网络体系,五是平台化合作机制。
扶贫志愿者服务体系和行动计划,单单依靠友成一家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友成希望通过搭建志愿服务体系的合作平台,吸引社会各界有志扶贫开发和志愿服务的机构和个人,以捐赠、志愿服务、有偿合作、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参与扶贫志愿者驿站建设,参与扶贫项目开发与实施。
该合作平台已经吸引了包括松下电器、埃森哲、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和数十家中小型企业的合作及参与。今天包商银行的加入,又为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增添了新的动力。
“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最终将实现天网、地网与人网的结合,形成社会扶贫的大规模动员和支持体系,全面架设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社会主流群体与弱势群体间的桥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是社会扶贫领域的一个创新的系统性工程,让我们共同携手,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为消除贫困,推动机会平等和社会福祉的可持续提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