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动态
首页>友成动态

专家学者热议生态文明 社会价值引领创新时代

3月26日,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文明论坛”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生态文明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展开讨论。

友成研究院执行院长汪亦兵、友成基金会秘书长零慧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讨论。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女士发表了“以新价值新标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演讲。

“生态文明将成为接续工业文明的人类新文明,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王平理事长从“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呼唤文明的跃迁”、“命运共同体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社会价值是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和评估标准”以及“以社会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四方面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王平理事长表示,工业文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带来大量社会问题。在以工业化、大机器生产主导的这场社会革命中,至少出现了三对内生的结构性矛盾:物质财富的增长与资源供给力及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个体理性追求与社会整体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国家与人类共同体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既是历史经验的,又是逻辑的,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范。”

“如果说,农耕文明时代是生活共同体、工业文明时代是利益共同体,那么生态文明时代就是命运共同体。”王平理事长认为,这样的共同体,具有共生性、开放性、共享性、共享性等特点,符合生态的原则。基于此,王平理事长提出,社会价值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研究和行为范式看,社会价值主要有整体性原则、责任伦理原则、创新性原则、共生性原则,与生态文明高度契合”。

社会价值如何衡量?针对这一学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王平理事长表示,早在几年前,友成基金会就提出社会价值的概念,并分别从Aim(社会目标驱动力)、Approach(解决方案创新力)、Action(执行效果转化力)以及其合一性,对社会价值进行评估。“三A三力分别对应责任伦理原则、创新性原则及共生性原则。三A三力的合一性考察,即对应整体性原则。”

王平理事长强调,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来推动发展,友成希望和更多的有识之士就生态文明下的国家和政府、企业和市场、宗教和文化、社会与个人等课题展开研究。

“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的大事,是也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性的大事件。”王平理事长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强调,得到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的高度认同。

 

张孝德教授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进入生态文明的元年。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恰恰是对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格局重大背景的回应。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是基于东方智慧新治理之道的时代探索”,张孝德认为,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试图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文明、新治理之路,并逐渐形成了六个理念、四个使命、六项任务、八个制度。

对于“如何进一步实现生态文明理论重大突破”的问题,张孝德教授提出“中国式治理”——基于源头的系统治理。张孝德教授表示,“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包含了时代、使命、模式三个高度和从“经济立国”向“文明立国”、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向生态文明现代化、从单纯的环境治理向文明模式建设三大战略转型。“这个高度上我们需要一种时代的顿悟,文明的自觉和主体的自信”。

“中国走向生态文明应该有三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是战略导入时期,第二个是战略导航期,第三个是中国生态文明走向世界时期。”张孝德教授将三个时期概括为应急式建设、重大调整、全面被世界接受的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技术总监蒋天文认为,王平理事长从认知文明、行为文明、生态文明治理等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通过三A三力模型将生态文明建立在行为学基础上进行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而张孝德教授主张生态文明吸收农耕文明的优秀成果,也吸收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主导我国的未来的文明选择,将把中国导入到未来世界的正确位置上。

“今天听了王平理事长和张孝德主任高屋建瓴的演讲,我觉得有很多收获。”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综合处主任、研究员胡勘平表示,王平理事长分析了工业文明时代出现的内生性、结构性矛盾,是一种新的理论贡献;对生态文明时代的特点、原则总结也很有新意。

“工业文明时代仍然是我们人类社会主流的生态特征,但是生态文明已经开始做好准备,开始助跑。”胡勘平主任主张,用“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也是一个水晶体,这个水晶体有很多面。”开源村联合创始人岳路平从技术角度出发,分享了“新生态开源村”的实践经历。他详述了“全球概览”在新生态方面的实际运用,提出“让身体与科技协同演进,推动生态村建设”的观点。

“我们的故事从中国和欧洲20多年前交流开始……”国际生态文明大学筹办人于硕、彭艳从生态大学的故事讲起,介绍了“生态世纪”和国际生态大学的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要基于现在的技术。”社员网CEO景岗指出,基于目前中国的社会状态,我们要以“互联网的方式”、“市场化的方式”和“创新的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更要具有“蚂蚁”的精神,做一个社会实践者,将生态文明真正推向未来。

以一个心旷神怡的纪录片开头,沈阳理工大学教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周海翔,通过卧龙湖生态建设的实际案例分享,指出初期建设走过的弯路和及时的补救措施。蒋天文教授则以另一个实践——宜昌试验作为呼应,分享了长江守护工程中的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发展等相关方案。

 “刚才听到蒋老师说社会组织是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我陡然一下特别兴奋,也倍感自豪。”古村之友发起人、新乡贤工程发起人、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汤敏就“移动互联网时代何如做新时代的公益”这一问题展开分享。他提出“互联网公益PPP”和“心愿共同体”等观点,并进行了“大慈为政,小慈为善”理念的阐述。

“我的专业公益之路从友成开始。友成基金会和王平理事长的新公益理念和社会价值倡导,给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毅指出,目前志愿服务组织存在“分散”、“庞杂”、“低效”、“失信”和“消极”等问题。孙毅秘书长提出“以技术为支撑,以共享模式为依托”来动员和服务全社会的更多力量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的策略,期盼“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通过智惠乡村的网络,深入到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肌理’当中,共同构建美丽中国”。

 “大生态文明的主题内涵除了自然生态文明、物质生态文明、政治生态文明、精神生态文明之外,我自己增加了一个健康生态文明。”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执行秘书长、《中巴经济导刊》总编辑陈小平从自然、物质、政治、精神、和健康五方面来阐述大生态文明的主题内涵,其中物质生态文明中的很多观点与张孝德教授不谋而合。

在谈到“五大文明升级转型”时,陈小平总编辑提出“以大生态文明贯穿并引领五大文明转型升级”、“以中华太和文化融汇世界共和文化来引航大生态文明的进程和方向”、“以全球治理一体化来引领各国大生态文明的制度体制机制路径方法和方向”、“全球共同制定生态国际法”,以及“以联合国为主导,世界各国为主体,全球人类共同参与的拯救地球复归生态行动计划,规划地球生态一体化复归的路线图”等策略建议。

“共享社区是一个体系,需要平台式的相互协作,在一个时空里同时达成。”全球共享社区系统创始人牛健表示,“人人都是生活者,人人也是行动者”,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活”作为连接点,用“生活”打动人,引导人去行动,参与到共享当中来。

在自由讨论环节,修武县委办常委办主任葛佳佳、修武县委办督查室副主任秦东亮与专家学者们还就“生态扶贫”、“生态文明内源性持续性扶贫模式”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从理论制度和实践操作层面进行了深入的跨界研讨,理论联系实际,碰撞出了新的思想火花。友成基金会表示,此次论坛作为首次生态文明会议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将会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讨。

浏览更多新闻稿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京ICP备16038099号-2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