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21日,由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主办的“聚力乡村教育振兴”年会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举行。此次会议是近年来我国首个聚焦于乡村教育的大规模、高规格的综合性会议。
本届年会吸引了来自乡村学校、学术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界、社会组织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500余人共同参与,围绕“聚力乡村教育振兴”这一主题,共同思考我国在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前景,评估我国乡村教育的主要政策成效和实践领域成就,识别并揭示乡村教育存在的真问题,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探索推动乡村教育未来发展与振兴的路径。
4月21日上午,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汤敏作了《联合起来才能做大事》的主旨发言,并主持了教育公益组织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主题论坛。面对振兴乡村教育问题,汤敏参事提出了“新木桶理论”,那就是公益组织通过跨界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长板”优势,向同一个目标努力,采用一致的评估方式,并共商共议工作内容。
汤敏参事在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做主旨演讲
汤敏参事表示,乡村振兴是国家大的战略。因此,公益机构需要一同协作才能干大事,同时要利用好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解决传统公益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围绕乡村教育、村小教学点重点发力。他认为,以青椒计划、互加计划、乡村教育创新计划、领头雁计划为代表的教育公益项目,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公益“新木桶理论”的巨大潜力。
汤敏参事、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在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
在4月21日举办的《教育公益组织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主题论坛上,沪江首席教育官、青椒计划课程和社群运营专家吴虹老师作了主题为“‘青椒计划’如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分享。青椒计划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师培训,更是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社群化教师成长体系,一张生命之网。在这个成长体系中,成长乡村教师已经不再是孤岛式的群体,而是有能力联结更多资源的连接者,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由乡村教师正在实践着一场意义深远的“互联网+教师教育”的创新行动。
青椒计划着力打造高质量、菜单式的学习内容,以北师大教育学专业课程+跨界导师师德课程+专题选修科目为内容基础,为乡村青年教师更精准地对接学科教学需求、更系统地理解全新教学模式、更快速地形成学科教师社群。菜单式的课程通过模块化、多样化、层次化、弹性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成长,赋予乡村教师更多的选择权,为共建共享、自由自主的成长模式构建了基础。2019年4月,第二届青椒计划分科研修课程正式启动,通过整合一线名师、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的课程,每周为青年教师开设13门专题研修的课程,总计开设培训课程近70节。
第二届青椒计划分科研修课表
青椒计划秉持着节俭式创新的理念,以分布式管理取代集成式管理,以免费平台的整合应用取代耗资耗时的功能开发,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矩阵。培训平台创新,通过有温度的运营实现“用教育的技术连接教育的人”,使软件从传统远程教育的工具化属性改变为互联网学习的社群化属性,培养教师网络学习习惯,让教师在虚拟的社群空间里找到共同成长的归属感,开放且共享。
青椒计划激励参训教师分享互动,通过网络链接架构学习共同体,形成相互信任和鼓励的社群,不仅作为学习者,同样是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拥有分享、表达、传播的能力与权利,具有高度的内聚性(指每个教师都具有自治性)和透明性,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思维,其模式后的知识产品为专家理论+每个个体在社群中的实践经验。
关于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
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由谈松华教授等二十位左右来自教育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学者以及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实务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人士和业界领袖机构于2015年发起成立。论坛的创始成员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就我国教育创新的新动力、新主体和新模式展开跨界别、跨学科的广泛探讨,寻求体现教育规律、根植于我国教育现实的涵盖技术、制度、文化等多层面教育创新的可行路径。目前,“20+”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和创客总部担任秘书处单位。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