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结束回村,气温骤降。戴上毛绒帽子顺带把我的眼睛一并遮住,钻进湿冷的被窝,蜷成一团依旧瑟瑟发抖。冻得头疼欲裂,脑子却无比清醒,想到了前一天家里温暖的房间,放假前村里热烈的太阳,朋友们得知我在山里驻村的惊讶和调侃,以及我参加的是小鹰计划还是变形记。
稻田捉鱼
还记得进村第一晚,刚到就放下行李,去看村里年轻人的娱乐活动——夜钓。黑灯瞎火的池塘边时不时有几只奔着光亮而来的飞虫。第一次看从鱼被钓上来到刮鳞破腹、砍柴、点火、烧炭,随着鱼上烤架开始调料,一边吃一边和村民聊龙塘历史、聊苗族,吃到凌晨才回房间。
没想到考验来了。我们的房间是在三楼,进屋子要穿过三楼的一个露天平台,平台上有个灯发着光亮,无数只大大小小的飞蛾绕着灯飞,本来没有那么怕虫的我被玮玮的尖叫声吓得不轻,飞奔进了房子里。在我们以为可以安心的时候,没料到我们的厕所是在一个露天阳台上,当晚主人家没有关厕所的门窗且忘了关灯,厕所和阳台都是密密麻麻的虫子,然后我们放弃了洗澡,讨论起换项目地。
进村第二天遇到了一位正巧来龙塘走访的人类学博士,我们跟着他转了转村子,学会了厚着脸皮走进房屋跟当地人聊天。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叔,妻子去世,两个儿子都走出了乡村,在外地生活。他弟弟腿脚不便,智力有点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因为没有结婚,户口不能分出去,所以并没有国家的贫困补贴,只能靠着哥哥照顾生活。
路上也遇到了两位好热心的奶奶,硬是把我们拉到家里坐下,然后塞给我们一人一个自己做的“灰粑”。虽然我们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但是奶奶们的热情和笑脸真的让我很温暖。
原本以为会需要很长时间融入的乡村,因为许哥和一些村里热情的村民,让我们飞快适应了村里的生活(除了飞蛾虫蛇,面对它们全靠我们四个驻村志愿者相互扶持)。
从第一晚打那几十只大大小小蛾子飞舞的阳台穿过的鸡飞狗跳,到如今能淡定挥舞着电蚊拍保护我的脆皮室友,这两个月成长了不少。虽然村里偶尔跳闸停电,时不时断网,经常性停水,但龙塘的风景总能让人原谅它的所有缺点。
现在回想这两个月好像很慢很慢,仿佛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久,不再像来的第一天晚上一样想要“逃离这个鬼地方”,不知不觉把龙塘称作我们村,会把回到宿舍称为回家,会厚着脸皮去村民家蹭吃蹭喝,会跟村里人侃天侃地听了很多故事,会装作自己是当地人一样对村民说”neng nia bei“(苗语:吃饭了没),会自己修理住家时不时跳闸的电箱,会坦然接受停水十天、没有热水的日子,会在遇到飞虫蛙蛇的时候压下害怕淡定绕行。
也在这里开辟了各种就业新渠道,比如富士康流水线女工(洗海哥家的碗),捉鱼摸螺蛳,非专业摄影师,非专业幼师(被村幼儿班孩子支配的恐惧)。
幼儿班代课
当初小鹰倡导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引我到这里,然后我看见了龙塘美丽的梯田、映日的荷花、湛蓝的天空、繁星点点的夜空,看见了贫困与富裕共存的乡村,看见了自己的脆弱与坚强。
虽然这还远远不够,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愿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能聆听到这片土地更真实的声音。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