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观点
首页>友成观点

王平:公益应该如何理解人性?

友导读

2006年,在经过很多深刻思考之后,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王平理事长认为,书中的思想进一步验证了她多年的思考:人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最大的变量。王平理事长认为“以人为本”的基石就是对人性全面的理解,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心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大的公益。

01 新公益之“人性论”

人性中的利己与利他

“以人为本”的基石就是对人性全面的理解。我们既是社会人,有利他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是经济人,有利己的需求。“利他”是由内而外的付出,是成长的外化;“自利”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成长的内化,二者不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

传统的慈善往往夸大人的“善——利他”的道德力量,但要知道公益人不是圣人,也需要滋养、感恩和回馈,否则只会助长他人的贪婪——没有智慧的行善是成人之恶!新公益对人性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倡导以爱心助人,使人免于恐惧、脱离苦海;以智慧助人,使人远离贪婪,助人自助。

——王平理事长在第三届社创之星开启论坛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6月2日

真正的“利己”是以服务社会和他人来完成自己灵魂的成长,是《大学》所说的“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王平理事长在清华X-Lab授课《社会创新创业,你准备好了吗?》2015年6月9日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股向善的力量,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它?真正的公益一定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尊严,要培养人的能力,让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你要比政府还悲天悯人,因为政府必须自上而下、一刀切地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赋予它的权利,法律法规之下很难完全体现人情温度;企业更不是为人情而生,企业天生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那么,谁是最以人为本的呢?是公益组织、基金会,他们就是以人为本的最后守卫者。

——王平理事长在第三届“新公益嘉年华”筹备会上的即兴讲话刊登于《中国慈善家》2013年12月刊  

世界的本源是利他的、从爱出发的

人最根本的、内在的追求是什么?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就是“利益”:人本身是自私的。而现在有很多科学研究,比如说量子力学,物理学家研究到最后发现,宇宙万物的本质是能量。微观粒子以不同的频率振动、旋转,形成一种能量场,变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其中“爱”是宇宙最高的能量,所以,世界的本源不是利己的、自私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从爱出发的。

——王平理事长关于世界本源的描述,《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中国第三个三十年的关键词》2014年9月24日

活出自我就是生命的本质

作为一个人你要活出一个人最大的可能,最真实的自我。

你愿意把自己的自我最大化——用你的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要追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问你自己是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机勃勃的人。

活出自我,而不是其他,这本身就是活着的目的,而不是手段。活出自我,这就是生命的本质。你最大限度地活出了自我,你也就自然成就了别人的世界,而成就别人和世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是自我绽放的结果而不是目的。

——王平理事长个人笔记2012年6月6日

02 人性中的爱 

每一个人都共享着一个初心

我们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为什么不可遏止?因为那是我们的初心。为此你可能开始了一个创业,或者是加入了一个机构,做了一些事情,并且乐在其中。又比如雷锋,为什么随时随地都在帮助别人?因为助人为乐是他的初心,不是说他认为自己高尚,而是他乐在其中。人之所以成为人而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他懂得以义为利的道理。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共享着一个初心,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爱。每当我们做事的方法行动和我们的初心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体验到那种幸福的合一感,我们就会乐在其中。

——王平理事长在社会企业家赋能项目“猎鹰加速器”双年会的发言《初心与使命》2021年10月15日—17日

 

爱,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一切创造的源泉

可能我们每一个人创业都有自己的初心,有时是一个小小的感动,有时是日思夜想的一个惦记,最后发展成一种创业的冲动,一个雄心壮志。那么为什么会有非做不可、非我莫属的感觉呢?这说明背后还有自己更深层的动机。我们需要把它挖掘出来。我想提一个问题:我们的生命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创造的源泉是什么?终极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就是:爱。

爱,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只有有了爱,你的动力才有可能源源不断,是永恒的,成为永动机。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追问初心,因为我们常常会忘记这个源泉。当我们做事情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或者很顺利而得意忘形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再追问初心,还要回到这个根上,这样我们才能基业长青。

初心建立在天道上,会让你永远走下去而不半途而废,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追问初心的意义。

——王平理事长在第二期猎鹰计划集结所作致辞2019年10月

看到爱、学会爱、成为爱

谈到爱,我还有三点要和大家分享。第一要看到爱,第二要学会爱,第三是成为爱。

第一是看到爱。我们时时刻刻要问自己,哪怕是在最艰苦的环境,或者是最黑暗的时代,你都能看到爱。所以,我们看到的并自认为是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只是你自己贴的各种标签,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爱字。当你看透了这个本质,你对这个世界没有怨恨,也没有批判,也不会下定义。

十方缘的三“不”,我觉得非常好,我非常认同: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这是我们现在时代最需要提倡的精神。

第二是学会爱。很多人说我们做公益的人经常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自己其实也只是学会了一些概念和皮毛,然后去评判别人、指责别人。当你自己真正发心想做一件事情时,你就会千方百计地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就需要你格物致知的能力,需要你有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方法论,包括道教和佛教。西方则是更讲究方法论,心理学,商学,营销学种种都囊括其中。虽然看起来是一些方法,但背后最终还是一个爱字。只有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去学习这些approach,你才能学会爱。

第三点就是要成为爱,这点比什么都重要。当你要成为爱时,你自己要成为榜样,要做好你自己,自己要发光发热。说到发光,其实就是我们的自性之光(见注),智慧之光。我们需要发现自己的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的同时照亮别人。而智慧之光需要从修炼得到。有智慧,才能引领别人,才能让大家跟你一起去改变这个世界。说到发热,就是说我们自己要有建设性,有行动力地去把事情做到,帮到别人。只有做到了,世界才能改变;只有牢记你的初心,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只有这样,才能说我们成为爱的一部分了,这才是我们的标准。

——王平理事长在第二期猎鹰计划集结所作致辞2019年10月

03 人的修炼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小鹰是怎么样练就成雄鹰的?最核心的是要自我超越,改变世界的前提是改变自我,首先是要改变愿望,这个愿望就是我们的发心。

愿景是非常重要的,道德经里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所能创造的万物和无限可能的那个“道”就是发心。

小鹰未来成长历练的第一步就是发心。发心,是真实需求的识别,是深层次发现,创造社会公共价值。

《大学》里面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心怀天下的小鹰,将来要“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做起。如何修身?要先正其心。如何正心?要先诚其意。如何诚其意?要致其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格物致知”。

格物是什么意思呢?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格物”首先就是放下,放下自己,就是要把你自己外在的、显性的东西革除掉。比如小鹰,你们要从零开始,你的出身、学历、头衔、光环,都革除掉——放下自我,从零开始。

格物还需要有好奇心,这是生命的状态,去格物,研究体验万物之始,走进自然、走近生命,走进社会,这是你生命成长的唯一方式。

有大爱者,方有大愿;有大愿者当有大能量,方能吸引大资源,方能成就他人。

参与社会,从而成就自己!做社会创业家要有大爱,愿力,驱动力!爱从哪里来?感知天地万物合一,感知生命能量的交换,感知你与他人一体。

爱,从身边做起,一个缘起,一份责任,一种馈赠!致知是什么,首先要知道自己,其次要知道社会,小鹰计划的实践会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致知会让你不会过于自卑,也不会过于骄傲,也不会过于偏激,同时让你怀有一颗未来的心,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做到自知与知人,自信就会自然生发。我目前在这里,是因为我是这个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此时此刻,这个宇宙没有我则是不完整的。

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爱你、欣赏你的人眼中有一个“你”,厌恶、敌视你的人眼中有一个“你”,实际上这都是“莫须有”的空花水月,不是真实的(其实,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爱恨评价也是变化不实的)。执着于“我”,就如想要捞起水中的月亮一样终不可得。用智慧化解内心的执着,就会无比强大。

通过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进行一场从0到1的修行和重生!社会企业家与神同行。全息才是全人,全人才能自由,没有恐惧,远离贪欲,身心合一,天人合一,助人为乐。创造属于自己的心世界! 

——王平理事长对小鹰的寄语2015年7月6日 

论公益人的“道德优越感”

我们做公益的人如果不去掉这种所谓的道德优越感的光环,就永远会处于心理分裂的状态。这种分裂导致贡高我慢,导致双重标准,导致团队之间无法如兄弟姐妹一样宽容相待。长此以往,公益组织将成为最坏文化的发祥地。

做公益的人真的应该具有天然的道德光环吗?所谓的公益领袖也好,公益创业者也好,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需要的“俗人”相比没什么两样,我们正如处在底层的百姓为了有饭吃、有衣穿而工作一样;我们和那些处在更高层面,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理想而创办企业,满足一种市场需求的企业家一样,我们只不过是看到了社会对于公平公正的需求,通过满足这些需求而满足自己对改善社会环境从而改善自己和后代的生存环境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对于社会创业者如此,对于以公益组织的职业经理人和员工这个就业群体来说更是如此。道德并不因从事公益职业而增加,也不因没有从事公益职业而减少,它只因是否修心改过而增长。

当然,公益职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真正的值得宣扬的公益是完全志愿性的,是从爱护和帮助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从迅速地、竭尽所能地帮助一个急需帮助的人做起,进而在有条件的时候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包括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其所能而行其本分就是公益的全部内涵。它与职业本身没有必然关系。当任何一个从事正当职业的人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品质的时候,都可以宣称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发心利益众生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可以说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当然,为了弱势群体,为了全社会,为了全人类最崇高的理想,真正准备放下自我为此而奋斗的人是值得自豪的(这与优越感不同),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 时,但将永远存在”。然而,如果把这些当成了追求个人或集团的不同利益,不同目标的人们借以自我标榜的旗帜和自欺欺人的口号的时候,公益就被人唾弃了。如同资本可以被异化一样,公益也可以被异化,宗教信仰和人权信仰也可以被异化。

当公益被异化时,它比资本的异化还要可怕,因为它具有欺骗性。它无形之中具有了至高无上的道德审判权威。别有用心的政治家和所谓的道德家既可以以此作为鼓动追随者的工具,又可以以此作为打击和排斥异己的工具。这种欺骗和腐蚀性使得发心不正的人慢慢地以为自己就是那个高尚事业的一部分,是一个拥有道德优越感的先进分子。然而,当轮到真正为了更高的利益追求,需要放下自身的利益和执着的时候,道德的外衣成了皇帝的新装。

古圣先贤就是伟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我自己用了很多年才开始意识到(并非完全做到了):做事的全部起点和终点彻底在于修己,因为世界和我们自己本为一体。

——王平理事长关于公益组织中道德优越感与个人修养的思考2009年

给青年人的建议

人活在世上的目标,就是让生命的品质在这一生结束的时候优于这一生开始的时候。确实,人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在人生的修炼方面,我想给你们的建议是:

首先是立志。把自己的Aim想清楚: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初心”——以兼济天下之胸怀,通过正心、修身,提升自己的能量层级。

第二,反省,持戒。必须愿意做出改变。修身、修心。反正是修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才是生命的绽放,而不是我年轻时以为的那样,把在美国开车兜风当做绽放,把无休止地满足自己的低层级欲望当做绽放。

第三,修身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修身要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孟子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其益所不能”。成长为社会栋梁,就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实现自我超越。

——王平理事长在清华X-Lab授课《社会创新创业,你准备好了吗?》2015年6月9日 

 

浏览更多观点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京ICP备16038099号-2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