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观点
首页>友成观点

汤敏:公益数字化转型的两个案例

友导读

“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公益慈善也要,但是我还要加上‘更要’。”近日,在2022第一财经·善商业论坛上,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如此表示。

在主旨演讲中,汤敏副理事长阐述了公益慈善为什么更需要数字化转型以及应该如何转型的理念和路径,并举了两个案例予以说明。他表示,大众公益特别是经过了互联网,经过了数字化转型的大众公益才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而作为公益界来说只有做好了数字化转型,我们才有出路,才能做更大事情。


 

三个原因

为什么公益事业更需要数字化转型?汤敏提出,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首先,公益慈善要解决的都是社会上最难的问题,比如扶贫、教育公平以及养老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最难的”。

其次,公益慈善要解决的问题不但难而且大,所波及的群体也是极其庞大的。比如说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教育问题,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群体;医疗的公益慈善也更关注因病至贫的人群,这个人群也非常大;低收入或无收入的老人养老问题,覆盖的是6亿低收入人群。

第三,公益慈善拥有最少的资源。比如,中国的捐赠每年只占GDP0.2%,用GDP0.2%的资金要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难。另外公益慈善也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目前中国已经有注册的志愿者两亿多人,总量看起来不少但只占总人口的15%,还需要更多人来参与。除了人数,做公益还需要参与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拥有最少资源去做最难的事,解决最大人群的问题,可想而知有多难。”汤敏说,因此公益慈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更需要进行数字化的转型,数字化的转型创新技术有可能部分化解这些问题。

目前,很多公益机构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了。但他认为,当下的数字化转型更多是互联网化,还需要继续更加深入也更广泛地推动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化覆盖到公益慈善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中国公益数字化转型要解决中国公益目前最大问题是,我们现在是精英公益,是少数人的公益。”他表示,这种精英公益跟国际上对比来说有几点不同,比如说捐赠,国际上捐赠70%以上是小额捐赠,也就是来自广大老百姓的捐赠,而中国70%的捐赠是企业家捐赠,即少数人捐赠;比如说志愿者,中国现在有百分之15%左右的人口,也就是两亿人参加公益活动,但是发达国家的占比高达30%~40%,“这种精英公益问题在于,第一个做不好,因为人太少、资源太少。第二做不大,刚才说了公益要解决大问题和大的人群,少数人的资源支持不了。第三国内还有吃瓜群众效应”。

根据汤敏的观察,和过去相比,中国的精英公益正在慢慢走向大众公益,但大家拥有参与公益的热心,却仍然有不少困惑,也影响了更多人参与公益做更多事的积极性。这些困惑包括,认为自己没有专业能力,没有足够的资源,以及没有好的项目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要解决这些困惑和问题,就特别需要推动数字化的转型。”汤敏说,通过互联网转型可以让那些原本很专业、需要很多资源推动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数字化转型实践

关于公益慈善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汤敏举了两个亲身参与的案例。

第一个是青椒计划,即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旨在解决乡村教育质量不高,特别贫困地区乡村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全国培训了将近13万的乡村教师,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这是为期整整一年的培训,每天都有课,不过都在互联网上,这些老师每天晚上7点到8点可以在网上听到全国最优秀老师讲的课,分享怎么当班主任,怎么开家长会,以及包括法律在内的多个学科的课程。”他表示,除了听课,他们还会给这些乡村教师提供很多教学资源,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为此,他们专门为乡村教育设计了公益教育资源包,还发起了“公益三小时大众参与教育”的项目,这意味着,公益的参与者可以用三小时的贡献来帮助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其中,第一个小时给一个班级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成长故事,第二个小时把前述教育资源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分享给乡村学校的老师和校长,第三个小时了解学校还有哪些需求,看后续还能做些什么。

总体来说,这样的方式不仅把资源都变成了数字化的形式,而且还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把资源整合了起来,公众参与乡村教育公益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微信这些互联网方式,调动了更多人的积极性。

第二个案例是乡村振兴领头雁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现在有1120万返乡在乡青年,他们大部分原来在城市打工,由于各种原因回到了农村,他们想在农村创业以带动整个村子的发展。“虽然1100万只占农村人口的2%~3%,但这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关键少数,如何对他们进行培训,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来带动更多的农民很重要。”汤敏说,乡村振兴领头雁项目就为这些返乡在乡青年提供免费培训,目前在全国已经培训了14万人。

培训内容除了三门必修课,即农村政策、农村电商、农村金融外,还有很多选修课,比如乡村旅游、养鸡相关的专业课程。整体培训形式是线上的,同时会把学员组织起来,即社群式学习,并通过社群营造,鼓励他们在社群中互帮互助。另外,这个项目还帮助乡村创业青年进行市场对接,用互联网资源为他们的创业赋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汤敏他们也把上述资源做了打包,并同样通过“公益三小时”的方式,发动广大志愿者来为更多有需求的创业青年提供帮助。其中,三个小时里的第一小时去听听乡村创业青年讲讲他们自己在乡村创业的故事,他们在做什么,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有哪些成果和进展等。第二个小时把前述资源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送给他们,“对方扫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并使用这些资源包”。第三小时是进一步了解他们还有什么需求,志愿者又能提供哪些帮助,“通过三小时你就有可能帮助一名乡村青年更好地创业,而他(她)可能带动全村村民实现乡村振兴,那么这三个小时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汤敏总结说,经过了数字化转型的大众公益才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公益,而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只有做好了数字化转型才有出路,才能做更大的事。最后要把数字化的资源包设计好,并且送到最需要人手里,同时还要把大众组织好,其中的关键是大家要联合起来,“政府机构、公益机构、企业和大众联合起来才能办大事”。

浏览更多观点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京ICP备16038099号-2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